ISO13485:2016標準中文版
前言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標準化團體(ISO 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的聯合會。制定國際標準的工作通常由ISO 的技術委員會完成。各成員團體若對某技術委員會確定的項目感興趣,均有權參加該委員會的工作。與ISO 保持聯系的各國際組織(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參加有關工作。ISO 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電工技術標準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關系。
在ISO/IEC 導則第1 部分中規定了用于制定本文件的程序及對其采取進一步的維護。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ISO 文件所需的批準準則是不同的。本文件按照ISO/IEC 指令第2 部分的編輯規則起草。(見www.iso.org/directives)。
需要注意是,本文件中的一些要素可能涉及到專利權的內容。ISO 不應負責識別任何及所有這些專利權問題。在本文件的制定過程中,任何已識別的專利細節將會列入引言和(或)ISO 已接收專利聲明清單中。(見www.iso.org/patents)。
本文件中所使用的任何商標名是為方便使用者而給予的信息,不構成背書。
與合格評定相關的ISO 特定術語和表達的含義解釋,以及在貿易技術壁壘(TBT)方面ISO 遵從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的信息,請見以下網址:www.iso.org/iso/foreword.html。
本文件由醫療器械質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技術委員會ISO/TC 210 負責。
第3 版標準經技術性修改,取消并替代第2 版(ISO 13485:2003)和ISO/TR14969:2004。本標準已將ISO 13485:2003/Cor.1:2009 勘誤內容整合進來. 附表A 中概述了第3 版標準與第2 版之間的變化。
ISO13485管理體系推行步驟
ISO13485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與環境、質量管理體系在體系建立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對不同組織,由于其組織特性和原有基礎的差異,建立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不會完全相同。但總體而言,組織建立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應采取如下步驟:
(1)領導決策
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需要領導者的決策,特別是最高管理者的決策。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認識到建立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 必要性的基礎上,組織才有可能在其決策下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另外,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需要資源的投入,這就需要最高管理者對改善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行爲做出承諾,從而使得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與運行得到充足的資源。
(2)成立工作組
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確定后,首先要從組織上給予落實和保證,通常需要成立一個工作組。工作組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建立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工作組的成員來自組織內部各個部門,工作組的成員將成爲組織今后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 運行的骨干力量,工作組組長最好是將來的管理者代表,或者是管理者代表之一。根據組織的規模,管理水平及人員素質,工作組的規?纱罂尚,可專職或兼職,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機構,也可掛靠在某個部門。
(3)人員培訓
工作組在開展工作之前,應接受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及相關知識的培訓。同時,組織體系運行需要的內審員,也要進行相應的培訓。
(4)風險管理評估
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 的基礎是風險管理評估。組織應爲此建立一個評審組,評審組可由組織的員工組成,也可外請諮詢人員,或是兩者兼而有之。評審組應對與生產產品相關的有關資料進行收集、調查與分析,識別和獲取現有的適用于該產品的風險因素、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進行臨床風險評價的基礎。
(5)體系策劃與設計
體系策劃階段主要是依據風險管理評估的結論,制定質量方針,制定組織的質量目標、指標和相應的管理方案,確定組織機構和職責,籌劃各種運行程式等。
(6)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編制
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具有文件化管理的特征。編制體系文件是組織實施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建立與保持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并保證其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工?作,也是組織達到預定的目標,評價與改進體系,實現持續改進和風險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據和見證。體系文件還需要在體系運行過程中定期、不定期的評審和修改,以保證它的完善和持續有效。
(7)體系試運行
體系試運行與正式運行無本質區別,都是按所建立的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手冊、程序文件及作業規程等文件的要求,整體協調地運行。試運行的目的是要在實踐中檢驗體系的充分性、適用性和有效性。組織應加強運作力度,并努力發揮體系本身具有各項功能,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糾正不符合并對體系給予修訂,以盡快渡過磨合期。
(8)內部審核
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的內部審核是體系運行必不可少的環節。體系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組織應當具備了檢驗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的條件,應開展內部審核。管理者代表應親自組織內審。內審員應經過專門知識的培訓。如果需要,組織可聘請外部專家叁與或主持審核。內審員在文件預審時,應重點關注和判斷體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及一致性;在現場審核時,應重點關注體系功能的適用性和有效性,檢查是否按體系文件要求去運作。
(9)管理評審
管理評審是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整體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理者代表應收集各方面的資訊供最高管理者評審。最高管理者應對試運行階段的體系整體狀態做出全面的評判,對體系的適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評價。依據管理評審的結論,可以對是否需要調整、修改體系做出決定,也可以做出是否實施第三方認證的決定。當組織按上述步驟建立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還需著重注意幾個問題。
a.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應結合組織現有的管理基礎
一般組織在管理上,都存在著原有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資源等。而按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建立的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實際上是組織實施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達到持續改進目的的一種新的運行機制。它不能完全脫離組織的原有管理基礎,而是在標準的框架內,充分結合組織的原有管理基 礎,進而形成一個結構化的管理體系
b.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動態發展、不斷改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
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一樣是按照循序漸進的過程來推行導入的。
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相對于ISO9001來講又更上一層樓,它增添了醫療器械方面的特殊要求,因此,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的推行對咨詢師的經驗和能力上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更要求對醫療器械專業知識也有所了解,才能輔導企業推行好。
建立ISO13485管理體系建立的基本流程
總體流程如下: 識別要求→實施培訓→策劃建立體系→運行體系并改進
1、識別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特殊要求
醫療器械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是救死扶傷的工具,其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的身體健康,所以醫療器械企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加強質量管理,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從根本上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1、醫療器械必須遵循法律法規的要求
每個國家都對醫療器械規定了一些法律法規,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是其企業生產的首要條件,法律法規將是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
1.2、出口的醫療器械產品要遵循到岸國家的法律法規
出口的醫療器械,就必須遵循到岸國家的醫療器械指令,否則產品將不能在當地上市,例如歐盟的三個醫療器械指令是:
a) 有源植入性醫療器械指令(90/385/EEC,AIMDD)
b) 醫療器械指令(93/42/EEC,MDD)
c) 實驗室用診斷醫療器械指令(98/79/EC,IVD)
1.3、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以ISO13485為標準
ISO13485 是基于ISO9001基礎上的對醫療器械的專用標準,從2003年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標準,名為《醫療器械 質量管理體系用于法規的要求》,此標準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實施經協調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法規要求,此標準包含了一些醫療器械的專用要求,刪減了ISO9001 中不適用于作為法規要求的某些要求。ISO13485的所有要求是針對提供醫療器械的組織,不論組織的類型或規模。
1.4、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中要滲入GMP
GMP是英文名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的縮寫,我國一般稱其為"良好的生產管理規范"。GMP是人類社會科學技術進步和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適應保證藥品或醫療器械 生產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醫療器械最終質量的保證必須依靠整個生產過程中的良好管理,才能降低最終產品出現不合格的風險,使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加強。所以企 業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要立足ISO13485,引入GMP,提高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2、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
2.1、優先培訓決策層——導入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的前奏
現代的質量管理觀念強調:"質量從頭頭開始,從頭開始。"也就是強調質量觀念的更新、根植,質量策劃的運籌,都需要從領導做起。
2.2、決策層的關鍵作用
ISO9000標準中曾將一個企業選用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驅動動機分為兩類:管理者驅動和受益者推動。而實際上,無論管理者(此為決策領導)自主推動, 亦或是來自于受益者的推動壓力而被動選用,最終都要經過決策領導的導入決定。最高管理者是企業成功推行ISO13485標準的關鍵,,應在企業內形成一種 重視質量、關注顧客的氛圍,并提供充足的資源,為推行ISO13485標準做好領導作用。
2.3、決策層的培訓
決策領導是企業的核心,其決策及表現對整個企業具有決定性影響和放大效應。
(1) 選擇適宜的培訓方式。我公司選擇有經驗的咨詢老師到企業進行培訓,確保企業在正常生產的同進完成培訓工作。
(2) 確保重點培訓內容。決策領導需要掌握的ISO13485知識至少應包括:ISO13485標準的產生背景,發展形式和趨勢,成功運作ISO13485質量 管理體系的成功組織的案例,質量方針和目標的設定,質量意識的強化、管理職責,質量策劃,管理評審,質量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體系與企業管理其他部分的關系 等等。
3、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建立
3.1、根據ISO13485標準的要求策劃質量管理體系。
3.2、識別ISO13485,確定標準中適用的條款和不適用的條款。
3.3、根據標準的要求確定文件的等級,一般文件的等級如下:
a) 第一層次文件:質量手冊
b) 第二層次文件:程序文件
c) 第三層次文件:作業指導書類,即是操作類文件
3.4、起草企業的《質量手冊》。
a) 根據《質量手冊》的要求確定程序文件的個數和所屬的三級作業指導書。
b) 根據ISO13485標準的要求確定所需要起草的程序的個數,并根據產品的生產流程和生產過程中的GMP規范來確定各個程序文件中下屬作業指導書。
c) 根據各部門職能,把程序文件分配到各個部門,起草程序文件。
d) 根據程序文件的要求,各部門起草所需的作業指導書。
4、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執行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制定出來以后,要想運行通暢,使其發揮一定的作用,還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4.1、采用零缺陷管理-全員質量意識教育的有效方式
美國質量管理大師克勞士提出了是"零缺陷"的質量管理?藙谑勘鹊牧闳毕菟枷牒头椒,即來自于他早年從醫的感悟:身體的鍛煉和疾病的預防重于患病后的及時診治。同樣的道理,企業產品質量缺陷的預防及員工第一次就正確地工作并符合規定要求,也遠遠高明于缺陷發生后進行事后糾正和補救的習慣和做法。
而將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和質量工作習慣統一到零缺陷的理論框架中,首先需要的是從零缺陷的教育開始,統一理解,統一認識,統一目標,統一行動原則和實施方 案。只有這樣,持有"缺陷預防的態度"才能使員工對待家庭那樣給予公司同樣的關注和尊重。零缺陷管理為企業提供一整套方法和行動方案。實施零缺陷管理必須 經過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決策者與全體員工分別接受零缺陷教育(理論方法、案例)。
決策領導研究制定全公司的質量政策,統一質量觀念。
管理者制定各種明確的質量工作準則--即確定唯一的質量要求。
用質量成本來考核質量工作的績效。
成立專門的改進小組,制定計劃,確定目標,促進實施,回顧評價。
4.2、推行"5S"活動-質量管理體系的現場管理基礎
5S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方法,在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同樣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質量管理體系實施過程中推進"5S"活動的好處:
(1)帶動企業整體氛圍。
企業實施ISO13485,需要營造一種"人人積極參與,事事符合規則"的良好氛圍,推行5S可以起到上述作用。這是因為,5S 各要素所提出的要求都與員工的日常行為息息相關,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獲得共鳴,而且執行起來難度也不大,有利于調動員工的參與感及成就感,從而更容易帶動企 業的整體氛圍。
(2)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現場的工作質量的提高和改進,而ISO13485本身不是用于指導生產現場改善的標準。因此,在現場 管理改善上,將質量管理體系與專用于現場管理改善的活動相結合,可以達到"體現效果,增強信心"的作用。眾所周知,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效果是長期 性的,其效果得以體現需要有一定的潛伏期, 而現場管理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3)保障現場信息流暢通
因為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本身即包括容量較大的文件系統,如何管理和運用好這些文件資料,使其完整準確、適時適用,只靠上級的管理指令和督察,是不可能實現的。而開展辦公現場和生產現場活動,則可以規范、統一在用的必要的文件和資料(其中最重要的是 ISO13485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從而達到文件資料標識醒目、檢索查找迅速、易取易用的要求。同時,生產現場通過持續的"整理"、"整頓",可以將 不必要的(無效或作廢)的作業標準書、規程等及時清理出場,不至于混雜在執行的有效文件中,從而確保作業者正確及時地依據有效的要求進行生產,并保障現場 的信息流暢通有序。
ISO13485關于醫療器械質量認證注冊條件和申請材料要求
2004年8月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第16號局令《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0年4月5日發布的《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同時廢止。為在醫療器械質量認證過程中貫徹實施醫療器械法規,確保CMD認證符合醫療器械法規要求,根據新發布的《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修訂和調整的內容及要求,CMD也將修訂和調整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注冊條件及其申請材料要求和醫療器械產品認證注冊條件及其申請材料要求,現公告如下:
(一)申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注冊條件:
1 、申請組織應持有法人營業執照或證明其法律地位的文件。
2 、已取得生產許可證或其它資質證明(國家或部門法規有要求時);
3 、申請認證的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的產品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注冊產品標準(企業標準),產品定型且成批生產。
4 、申請組織應建立符合擬申請認證標準的管理體系、對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還應符合YY/T 0287標準的要求,生產三類醫療器械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時間不少于6個月, 生產和經營其它產品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時間不少于3個月。并至少進行過一次全面內部審核及一次管理評審。
5 、在提出認證申請前的一年內,申請組織的產品無重大顧客投訴及質量事故。
(二)認證材申請材料:
1.申請方授權代表簽署的產品質量認證申請書、質量體系認證申請書;
2.申請單位質量手冊,必要時提供企業的程序文件;
3.申請認證的產品或質量體系覆蓋的產品標準;
4.申請方聲明執行的標準;
5.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復印件);
6.產品生產全過程情況總結,產品生產流程及特殊過程、關鍵過程說明;
7.近三年產品銷售情況及用戶反饋信息;
8.主要外購、外協件清單;
9.其他材料,如企業產品目錄、產品簡介、產品宣傳材料等;為其提供過認證咨詢的組織和人員的信息。
某醫療器械行業標準程序文件摘要
一、文件控制程序
二、質量記錄控制程序
三、管理評審控制程序
四、人力資源控制程序
五、基礎設施控制程序
六、工作環境控制程序
七、與顧客有關過程控制程序
八、設計和開發控制程序
九、設計更改控制程序
十、評價供方的控制程序
十一、采購控制程序
十二、生產和服務提供控制程序
十三、服務控制程序
十四、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十五、產品防護控制程序
十六、監測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
十七、顧客滿意度測量控制程序
十八、內部審核控制程序
十九、產品監測和測量控制程序
二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二十一、數據分析控制程序
二十二、糾正和預防改進措施控制程序
二十三、忠告性通知和事故報告
二十四、CE標志產品分類控制程序
二十五、風險管理程序
二十六、標簽和語言控制程序
二十七、臨床資料匯編程序
二十八、售后監督程序
二十九、警戒系統控制程序
三十、與公告機構聯系控制程序
三十一、符合性聲明控制程序
醫療器械企業實施ISO13485認證的流程
建立ISO13485體系的總體流程如下:
識別要求(4.1)→實施培訓(4.2)→策劃建立體系(4.3)→運行體系(4.4)
1、識別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特殊要求
醫療器械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是救死扶傷的工具,其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的身體健康,所以醫療器械企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加強質量管理,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從根本上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1、醫療器械必須遵循法律法規的要求
每個國家都對醫療器械規定了一些法律法規,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是其企業生產的首要條件,法律法規將是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
1.2、出口的醫療器械產品要遵循到岸國家的法律法規
出口的醫療器械,就必須遵循到岸國家的醫療器械指令,否則產品將不能在當地上市,例如歐盟的三個醫療器械指令是:
a) 有源植入性醫療器械指令(90/385/EEC,AIMDD)
b) 醫療器械指令(93/42/EEC,MDD)
c) 實驗室用診斷醫療器械指令(98/79/EC,IVD)
1.3、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以ISO13485為標準
ISO13485 是基于ISO9001基礎上的對醫療器械的專用標準,從2003年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標準,名為《醫療器械 質量管理體系用于法規的要求》,此標準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實施經協調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法規要求,此標準包含了一些醫療器械的專用要求,刪減了ISO9001 中不適用于作為法規要求的某些要求。ISO13485的所有要求是針對提供醫療器械的組織,不論組織的類型或規模。我公司在咨詢過程中是以 ISO13485為標準的。
1.4、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中要滲入GMP
GMP是英文名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的縮寫,我國一般稱其為"良好的生產管理規范"。GMP是人類社會科學技術進步和管理科學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適應保證藥品或醫療器械生產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醫療器械最終質量的保證必須依靠整個生產過程中的良好管理,才能降低最終產品出現不合格的風險,使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加強。所以企業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要立足ISO13485,引入GMP,提高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2、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
2.1、優先培訓決策層——導入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的前奏
現代的質量管理觀念強調:"質量從頭頭開始,從頭開始。"也就是強調質量觀念的更新、根植,質量策劃的運籌,都需要從領導做起。
2.2、決策層的關鍵作用
1994 版ISO9000標準中曾將一個企業選用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驅動動機分為兩類:管理者驅動和受益者推動。而實際上,無論管理者(此為決策領導)自主推動,亦或是來自于受益者的推動壓力而被動選用,最終都要經過決策領導的導入決定。最高管理者是企業成功推行ISO13485標準的關鍵,,應在企業內形成一種重視質量、關注顧客的氛圍,并提供充足的資源,為推行ISO13485標準做好領導作用。
2.3、決策層的培訓
決策領導是企業的核心,其決策及表現對整個企業具有決定性影響和放大效應。
(1) 選擇適宜的培訓方式。我公司選擇有經驗的咨詢老師到企業進行培訓,確保企業在正常生產的同進完成培訓工作。
(2) 確保重點培訓內容。決策領導需要掌握的ISO13485知識至少應包括:ISO13485標準的產生背景,發展形式和趨勢,成功運作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的成功組織的案例,質量方針和目標的設定,質量意識的強化、管理職責,質量策劃,管理評審,質量成本管理、質量管理體系與企業管理其他部分的關系等等。
3、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建立
3.1、根據ISO13485標準的要求策劃質量管理體系。
3.2、識別ISO13485,確定標準中適用的條款和不適用的條款。
3.3、根據標準的要求確定文件的等級,一般文件的等級如下:
a) 第一層次文件:質量手冊
b) 第二層次文件:程序文件
c) 第三層次文件:作業指導書類,即是操作類文件
3.4、起草企業的《質量手冊》。
a) 根據《質量手冊》的要求確定程序文件的個數和所屬的三級作業指導書。
b) 根據ISO13485標準的要求確定所需要起草的程序的個數,并根據產品的生產流程和生產過程中的GMP規范來確定各個程序文件中下屬作業指導書。
c) 根據各部門職能,把程序文件分配到各個部門,起草程序文件。
d) 根據程序文件的要求,各部門起草所需的作業指導書。
4、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執行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制定出來以后,要想運行通暢,使其發揮一定的作用,還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
4.1、采用零缺陷管理-全員質量意識教育的有效方式
美國質量管理大師克勞士提出了是"零缺陷"的質量管理?藙谑勘鹊牧闳毕菟枷牒头椒,即來自于他早年從醫的感悟:身體的鍛煉和疾病的預防重于患病后的及時診治。同樣的道理,企業產品質量缺陷的預防及員工第一次就正確地工作并符合規定要求,也遠遠高明于缺陷發生后進行事后糾正和補救的習慣和做法。
而將全體員工的質量意識和質量工作習慣統一到零缺陷的理論框架中,首先需要的是從零缺陷的教育開始,統一理解,統一認識,統一目標,統一行動原則和實施方案。只有這樣,持有"缺陷預防的態度"才能使員工對待家庭那樣給予公司同樣的關注和尊重。零缺陷管理為企業提供一整套方法和行動方案。實施零缺陷管理必須經過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決策者與全體員工分別接受零缺陷教育(理論方法、案例)。
決策領導研究制定全公司的質量政策,統一質量觀念。
管理者制定各種明確的質量工作準則--即確定唯一的質量要求。
用質量成本來考核質量工作的績效。
成立專門的改進小組,制定計劃,確定目標,促進實施,回顧評價。
4.2、推行"5S"活動-質量管理體系的現場管理基礎
5S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場管理方法,在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同樣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質量管理體系實施過程中推進"5S"活動的好處:
(1)帶動企業整體氛圍。企業實施ISO13485,需要營造一種"人人積極參與,事事符合規則"的良好氛圍,推行5S可以起到上述作用。這是因為,5S各要素所提出的要求都與員工的日常行為息息相關,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獲得共鳴,而且執行起來難度也不大,有利于調動員工的參與感及成就感,從而更容易帶動企業的整體氛圍。
(2)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產現場的工作質量的提高和改進,而ISO13485本身不是用于指導生產現場改善的標準。因此,在現場管理改善上,將質量管理體系與專用于現場管理改善的"5S"活動相結合,可以達到"體現效果,增強信心"的作用。眾所周知,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效果是長期性的,其效果得以體現需要有一定的潛伏期, 而現場管理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在推行ISO13485的過程中導入5S,可以通過在短期內獲得良好的現場管理效果來增強企業的信心。
(3)落實 5S精神是提升質量的必要途徑。5S倡導從小事做起,做每件事情都要認真講究,而產品質量正是與產品相關各項工作質量的總體反映,如果每位員工都養成做事認真講究的習慣,產品質量自然沒有不好的道理。反之,即使ISO13485的制度再好,沒有好的工作作風來保障,產品質量無法得到很大提升。
(4)保障現場信息流暢通。因為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本身即包括容量較大的文件系統,如何管理和運用好這些文件資料,使其完整準確、適時適用,只靠上級的管理指令和督察,是不可能實現的。而開展辦公現場和生產現場的"5S"活動,則可以規范、統一在用的必要的文件和資料(其中最重要的是ISO13485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從而達到文件資料標識醒目、檢索查找迅速、易取易用的要求。同時,生產現場推進"5S"活動,通過持續的"整理"、"整頓",可以將不必要的(無效或作廢)的作業標準書、規程等及時清理出場,不至于混雜在執行的有效文件中,從而確保作業者正確及時地依據有效的要求進行生產,并保障現場的信息流暢通有序。